最新动态

姚碧云:将“幸福乡村”培育为广东特色品牌

日前,第三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活动实地考察组走进梅州。客家传统民居焕发活力、雁南山居等高端民宿引领网红业态、全省首个美丽乡村培训学院落地开班……近年来,梅州的美丽乡村蝶变、美丽经济发展,离不开卓创乡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创乡建”)在当地的积极参与。今年广东省乡村振兴“万企兴万村”行动现场推进会在梅州召开,会上通报表扬了“万企帮万村”行动成绩突出的百家爱心企业,卓创乡建正是其中之一。

作为全国领先的美丽乡村与休闲旅游综合服务商,这支发轫于浙江的团队,在广东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已走过8个年头,涉足梅州、珠海、东莞、海丰、龙川、翁源等多个市县的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等规划建设项目。从“浙江经验”出发,如何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广东模式”?近日,南方农村报记者专访了卓创乡建董事长、总经理姚碧云。


卓创乡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姚碧云

作为土生土长的浙江人,在求学以及清晰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姚碧云见证了浙江开启“千万工程”后大批乡村的美丽蝶变。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设计师;2012年创办公司,提出“陪伴式乡建”工作理念;2014年,她开始主持参与广东多个省级美丽乡村连线连片重点项目。

在姚碧云看来,广东美丽乡村已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现阶段要做好“品牌引领”,找准立足“乡村振兴第一方阵”的优势。目前,她的团队正致力于打造广东“幸福乡村”特色品牌,助力广东创建具有“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广东特色”的新时代幸福乡村。

优化乡建模式

注重顶层设计与全产业链推进

南方农村报:卓创乡建提出“陪伴式乡建”工作理念,具体而言是怎样一种“陪伴”?

姚碧云:“陪伴式乡建”可以理解为一种“多层级、立体化、全场景”的服务模式。践行这一理念,首先需要构建全程陪伴的服务能力和人才队伍。我们构建起以五大事业部为核心全产链服务能力,提供战略定制、技术指导、建设指导、培训咨询、宣传推广、活动策划、智慧运维等美丽乡村全过程服务,为合作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性、创新性、系统性解决方案及全方位技术支撑。

南方农村报:在实践中,卓创乡建注重县域顶层设计与全产业链推进,提出县市域美丽乡村战略合作、连线连片美丽乡村样板区、生态管家等特色产品方案,可否谈谈这一工作模式的优势?

姚碧云:这一工作模式的优势可以从理念、要点、亮点三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是“四同步”发展理念,即坚持教育培训和样板建设同步、美化乡村和经营乡村同步、规划引领和全程陪伴同步、线上赋能和线下服务同步。之所以坚持“四同步”,是针对乡村振兴的系统性、复杂性以及长期性,从管长远、抓重点的角度,为乡村振兴、乡村建设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要点在于立足县域高度推进顶层设计与全产业链。从顶层设计、战略定制、标准制定、驻场指导、现场会推进、活动策划、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系列专项行动,助推顶层设计落地落实,实现实操层面的一张蓝图绘到底。这有利于各县域乡村振兴发展格局进一步清晰、发展合力进一步汇聚、乡村建设品牌进一步擦亮。

亮点则在于“立足全国视角、根植广东实际”不断进行“精准创新”,根据不同县市区资源禀赋、发展目标,在乡村振兴路径、乡村运营模式、本土人才培养、数字化场景打造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比如用生态管家、乡村大脑等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各地美丽乡村“持续美丽”提供创新思路。


2018年,卓创乡建与海丰县开展美丽乡村战略合作,附城镇新山村的华丽蝶变正是其中一项代表性成果。2019年,新山村获评“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受访者供图)

突出品牌建设

培育广东“幸福乡村”名片

南方农村报:八年来踏足南粤大地,您对于广东乡情有怎样的考察与认识?您认为广东应如何迈进乡村振兴第一方阵?

姚碧云: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广东乡村建设有较多值得学习的经验,比如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打造、省定贫困村“后队”变“前队”、“三清三拆三整治”、碧道建设、南粤古驿道建设等,有力地彰显了广东乡村建设的区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但总体来看,广东还未解决乡村建设的区域性、系统性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珠三角经济实力雄厚,高度城市化,美丽乡村建设起步较早,出现了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发展典型,但城中村问题是制约珠三角美丽乡村提质升级的重大议题。粤东粤西粤北各有地域特色,但发展基础薄弱、专业人才缺乏、顶层设计尚不明晰,与珠三角地区有较大的差距。

经过这些年的持续打造和创新发展,广东美丽乡村已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广东要实现持续走在乡村振兴第一方阵目标,还需进行系统提升、整体升级,就现阶段来看,我认为应重点关注“一头一尾”工程。

“一头”指加强品牌建设,这方面全国有较多创新经验,比如上海提出“郊野乡村”,江苏全力打造“田园乡村”,浙江创新打造“未来乡村”,成都探索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推动场景营造和未来花园社区建设。品牌化与差异化、品质化互为前提、互为支撑,是引领广东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我的团队在这方面做了较多探索,“十三五”期间制定了《广东省岭南乡村民居建筑元素推广手册》《三清三拆指导手册》等技术导则,推动专项工作品牌化。当前,我们正在起草《广东省幸福乡村“三村三带”创建指引(试行)》,助力广东创建具有“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广东特色”的新时代幸福乡村,将“幸福乡村”培育成为具有鲜明辨识度和显示度的广东品牌、广东名片。

“一尾”指加强长效运维,适当采用市场化手段,切实解决重建设、轻管理问题,做到设施与运维管护一体谋划、一体设计、一体建设,做好科学长效运维的“数字+”文章,注重数字赋能+基础效能提升,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后半篇文章。


广东(蕉岭)乡建馆是由卓创乡建打造的广东首家乡土建筑营造展览馆,坐落于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龙安村。(受访者供图)

南方农村报:从“浙江经验”出发,如何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广东经验”?

姚碧云:关于“浙江经验”的理解见仁见智,我认为浙江经验中的“迭代提升”“创新发展”等方法论具有普适性,对打造“广东经验”有重要启示。

一是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接续打造、持续迭代”,是美丽乡村建设中已被各地实践所证明的重要经验。广东需要长期性、全局性、系统性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专项行动、专项工程、特色载体”持续性、动态化落实落地顶层设计和发展蓝图。比如,“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如何迭代升级打造2.0版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如何创新打造3.0版本等,都是形成“广东经验”的特色路径和鲜明成果。

二是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拥抱美丽乡村数字文明新时代。广东有深厚的数字化基因,但大多数乡村尚未享受到数字化红利,浙江的“未来乡村”“乡村版未来社区”其实是美丽乡村与数字化结合的创新产物,其场景化的打造思路值得学习,乡村数字化建设在大湾区有很好的实践基础,世界级湾区需要世界级美丽乡村,世界级美丽乡村应该是与数字化相生相伴的。

三是做好“品牌引领”,找准立足和引领“乡村振兴第一方阵”的比较优势。正如前面所提到,“幸福乡村”可以成为广东的特色品牌,后续可“体系化推进、载体化建设、指标化考核、常态化宣导”。

强化标准引领

构建乡村振兴标准化矩阵

南方农村报:根据您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如何有效避免乡村建设的一些典型问题,如规划难落地、管护难持续、风格同质化等?如何统筹好乡村建设的各个环节?

姚碧云:这些问题涉及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管理-运维”全过程,可以用“123”来总结其中的方法论。

一是强化“1”个理念,即美丽乡村“全生命周期”治理理念。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单一环节的成功,都不能保证美丽乡村“全生命周期”的整体成功。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构建规划-建设-管理-运维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治理系统,才能有效避免相关误区。实践中发现,规划“落地难”、人居环境“一时美”、乡村风貌“千村一面”等问题,往往由注重单一环节、忽视其他环节的局部思维造成。

我一直跟团队强调,规划阶段就应植入运营内容,通过市场化手段、商业化思维,通过运营前置,为规划的最终落地奠定市场基础和社会基础;同样,以长效运维为例,要实现村庄“持久美”,应从建设成本、管护难度、材料选取、人才培育等方面系统考虑,打造美观实用、低成本维护的美丽环境。坚持“全生命周期”治理理念,往往能找到美丽乡村发展的最优路径。

二是统筹“2”大关系,即“底色”与“亮色”的关系。生态环境是美丽乡村的底色,文化及产业的挖掘往往能增添美丽乡村的亮色。我们提倡“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协调”,就是对“底色”与“亮色”的一种统筹。

在擦亮底色方面,我们聚焦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性工作,提出“三大革命内循环”,推动污水零直排、资源全利用、监管全智慧。同时立足生态文明及数字文明的时代要求,依托美丽乡村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提出以“五个1”(1个顶层规划、1个生态平台、1个生态驿站、1支专业队伍、1个培训计划)为主要内涵的人居环境治理方案——生态管家模式。该模式从生态保护、生态转化、生态运维等方面助力各地擦亮美丽乡村的底色。

在增添亮色方面,我们一方面从文化地标、网红业态、特色节点等小切口入手,营造美丽乡村大场景。另一方面提倡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对村庄、山林、农田和河流等进行整体综合保护开发,形成规模化、生态化效益,有序推进乡村生态产业化,利用“生态+”等模式,推进生态资源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在网红业态方面,需要将目光聚焦未来,始终面向市场,超前规划布局,因地制宜精准定位,结合乡村旅游等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要紧紧结合乡村文化,充分利用历史文化、红色资源、名人名家等资源,依托生态文化,因地制宜打造乡村特色亮点打造、推介区域人文品牌。民宿发展要建立民宿区域公用品牌,将标准化理念贯穿始终,依据民宿经营场地交通、安全保障、民宿设施、卫生、环境、信息化服务、管理、餐饮娱乐、“主人式”服务等方面设立标准。


卓创乡建坚持以网红标杆业态引领乡村产业生态构建,比如在梅州市梅县区打造的雁南山居,以高标准建设及高品质运营引领当地民宿行业品质提升。(受访者供图)


在首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评选中,卓创乡建为梅县梳理打造的雁洋镇美丽乡村精品线路被评为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受访者供图)

三是聚焦“3”大环节,即运营模式创新、人才队伍构建及标准引领三大环节。

在运营模式方面,以乡村运营激活乡村经济,通过“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理念培育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的原则,顺应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消费趋势,打造新业态、培育新场景、创造新消费,推动美丽乡村生态、经济、美学、人文、生活、社会等多元价值持续增值,依法以商业收益反哺运营维护。

在人才队伍构建方面,除了培育乡村实用人才,还需着眼美丽乡村“全生命周期”管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长期实践中,我们推动以“管乡村工匠”来“管农村建房”,“育生态管家”来“保生态文明”,“塑民宿管家”来“理乡村经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广东省乡村CEO培育计划。

在标准引领方面,标准化工作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基础性、引领性和保障性的重要作用,“标准化+”的提振效应,能加快广东美丽乡村建设,培育乡村经济增长新动力和转型发展的新优势,广东可构建“领域有聚焦,标准有层次”,良性互动、互相促进、螺旋上升的标准化矩阵,通过矩阵式的乡村发展体系,引导助推构建全方面美丽、全方位振兴、全区域幸福的“广东幸福乡村实践”。


卓创乡建在梅州市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打造了广东首个美丽乡村培训学院。(受访者供图)

打造数字乡村

探索数字赋能城乡融合发展

南方农村报:在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如何以数字化赋能美丽乡村建设?卓创乡建在广东有何探索?

姚碧云:鉴于数字乡村的高投入、慢收益特征,我认为需要找准数字乡村建设的切入点,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切入点,如果从整体层面来看,建议以“高水平建设、高颜值修复、高品质运维”生态体系为突破口,以“镇域”为单元、以“三村三带”为重点、以“乡村驿站”为支点,兼顾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两大需求,全力打造区域级、全景式的乡村大数据中心,全面赋能乡村地区“生态体系全域美丽、智慧生活全民共享、产业提质全面融合、文化自信全景彰显、社会治理全网覆盖、基础设施全域连接”,最终实现城乡数字建设一盘棋、线上线下一体化。

目前卓创乡建在广东已经开展了数字乡村(智慧乡村)研究、积极探索数字赋能城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创新性提出“生态管家”、“幸福农房”管控系统、“乡村大脑”等发展模式,为南粤乡村持续发展永续美丽探索数字化路径。

【策划】严亮 洪继宇

【统筹】王伟正 苏晓璇

【记者】肖婉琦

【来源】南方农村报

友情链接: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 | 国家旅游局 | 浙江旅游局 | 浙江三农网 | 广东扶贫信息网

地址: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     浙江桐庐汇丰大厦27楼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勤建大厦18楼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未来石3号楼13层 

总机:86(0571)85069710  邮箱:checrc@163.com  邮编:310000  浙ICP备200174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22023309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