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中国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社会各界通过不同的渠道和途径去激活、赋能乡村。艺术,作为独具创造性、观赏性、生态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正以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接地气的表达手段,介入传统古村落,点亮乡村生活。
中国正在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城镇化进程,从农村社会占主导地位,到2050年估计将有10亿中国人生活在城市。如何让乡村生活充满色彩,变得生机勃勃?如何让传统古村落适应新市场和新社会架构的需求?如何让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回归农村,让乡村重拾自信、重焕活力?艺术乡建,或成为破局之道。多维化的表达形式、创意迸发的内容呈现、符合当代审美的语言体系等等,艺术让乡村不再“土里土气”,而更具现代化田园风貌的魅力,有效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能。
2020年,中国美术报曾以“艺术乡建何处去”为话题。参与学者分别从重建乡村文化的可能性、艺术乡建的路径和问题、乡村振兴应该守住文脉和以现代文明重建乡村文化的角度出发,展开探讨,也引发了公众对艺术乡建这一话题的再次关注。
《中国美术报》 第212期 美术新闻
艺术乡建何为
文 / 葛秀支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费孝通语)。乡土性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典型特质。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乡村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政策层面上,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大历史任务,“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也成为乡村振兴的具体方法。国家颁布的乡村振兴发展策略更是为农村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不能忽略的是,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农村人口在不断地流向城市,使得本地青壮劳动力不断减少,某些乡村甚至成为“空心村”,或者只留下老人以及留守儿童。
对于游客而言,乡村的价值集中在娱乐性、休闲性、教育性上。它需要满足游客群体的一条或多条主要需求。例如是否配备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游客能否身心愉悦、获得知识。在信息发达的今天,这会影响后续游客群体的选择。在针对当代游客时,乡村的美学价值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坚守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强调村民的参与和互动,调动他们参与家园建设的积极性。在此意义上,艺术家的乡村实践应设身处地地介入到当地社会的文化脉络和具体语境中,使乡村社会达到整体复苏与重建。
有一点需要反思的是,我们总把乡村看成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对立面,常常觉得乡村和现代社会是对立的。比如说我们之所以到乡村是为了逃避都市,让乡村成为全球化浪潮的抵抗点。如何重建乡村生活的魅力与尊严,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贵州洪江国际艺术村
在乡村秩序的重建中,艺术起到了什么作用?具体来说,一是提升人气,二是推动改善关系,第三个作用可能就是让艺术家成为新乡贤。乡建有多种模式,为何要以当代艺术乡建呢?其实是通过艺术包括艺术村这些活动,引入新的文化因素,从基础做起,从思想启蒙做起,让乡村得到提升。当代艺术的核心是一种价值观,它是当代价值观的一种体现,这和当代社会、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接轨的,也可能是我们过去的传统艺术所无法呈现的。
艺术乡建核心问题是人的现代化,只有提升村民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地摆脱贫困。艺术乡建的目的之一在于扶贫,改变乡村的贫困面貌,之二是文化转换,建构一种新的乡村文化模式,将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无论是哪一种乡建模式,都需要考虑与本地村民的关系。这就涉及到整个生态平衡,不仅是我们所说的自然生态环境的问题,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呼吁艺术乡建中的生态问题,是重构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从而建构新的人和大地的关系。
(作者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助理)
艺术乡建案例
大坊荷兰创意村:连接中荷文化与创意,实现新与旧的平衡
大坊荷兰创意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秀谷镇冠峰村,是NEXT建筑事务所与荷兰文化遗产和市场研究院、Smartland、Total Design及众多艺术家一起合作的大坊村振兴项目,借助荷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经验,以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活化利用为目的,在都市化潮流盛行的当下,打造一个独特的中国艺术村。
首先,维护和加固具有修复潜力的建筑和景观,并通过新材料的介入,建立起新旧元素之间的对话。如用玻璃瓦恢复了老房子的屋顶;在传统灌溉系统里,植入了天然藻类过滤器以进一步净化水质。
其次,以当地的文化脉络为灵感,新增了一个岗楼和乡村客厅。新建的岗楼主要是为了弥补当地缺失的瞭望塔,外观被设计两条巨龙相互缠绕、互相支持的形状,是大坊村的地标性建筑。不同于古代的防御瞭望功能,如今来访者登上这座岗楼,可以尽享整个村子的全新风貌和独特自然景观。
在村子的正中心,置入了一个名为大樟树咖啡厅的乡村客厅,以恢复当地在文革时期被破坏的社区公共环境。独特的屋顶形态源自村旁的一棵千年古樟树,高大的树冠造型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一个纳凉栖息的空间,而树叶形态的定制陶瓦立面也为鸟儿提供了筑巢的地方。
此外,通过融合中荷文化的永久性艺术作品,盘活整个古村。无论是建筑外立面的风情墙绘、迷迭香园的梦幻路,还是乡村田野中的独特模型、创意陈列馆的艺术品布置,种种中荷创意的组合在村落里随处可见。如乡村客厅的地面就由一位中国艺术家进行了蒙德里安格式的绘制与创作;而荷兰艺术家Herman Lamers则在一栋老宅里安装了一架自制的飞机,并将其取名为“逐梦”。
乡村振兴是中国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如何在新与旧、居住与旅游、历史与未来之间找到平衡点进行设计改造显得尤为关键。大坊荷兰创意村以新应变,通过创意化的设计调整,让传统古村落适应了新市场和新社会架构的需求。自开放以来,每天都会有上千名游客前来参观,它带来了深远持久的社会和文化影响,给其他荒废的中国村庄以更多的参考与借鉴。
福建延平巨口乡:永不落幕的乡村艺术季
巨口乡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乡镇。这里古民居资源特色突出,完整保存着明清古厝102座,土厝600多座,尤其以“小布达拉宫”著称的九龙土厝群闻名。巨口乡以古民居为着力点,找准艺术旅游这个细分产业门类,创新打造“延平乡村艺术季”活动,初步成为艺术气息浓厚的山村“798”。
古厝群
据悉,“中国·延平乡村艺术季”已经成功举办3届。经过2018年“艺术唤醒乡村”和2019年“艺术激活乡村”的沉淀,2020年乡村艺术季以“艺术赋能乡村”为主题。这不仅是品牌的延续、内涵的拓展,更是艺术介入乡村的质的升华,从而让百年古厝实现文脉相承,让生态巨口实现艺术增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山谷里的秋”乡村音乐节:邀请厦门、福州和南平本地乐队,这里有咖啡、有酒、有民谣、有帐篷……乡村的“夜之魅”不仅于此。
稻田艺术节:多彩稻田画展、田间运动会、“稻花香里说丰年”谷物美食展等,呈现大地最原始的魅力,展示乡村与艺术的融合,让游客体验农耕文化,让稻田变得有艺术范儿。
“守道创艺”造物展:在三届艺术季的积累下,已有近200件艺术作品在古厝、古村落、青山绿水的环境中长期保留,呈现给每一位来巨口乡观展的人,领略乡土与艺术融合的魅力。
“风信有物”文创市集:茶洋窑、竹编、剪纸等极具当地文化和物产元素的文化创意商品,让你一边动手参与制作,一边感受手工艺的温暖与匠心。
艺术赋能乡村,古厝亦可生金。随着“乡村艺术季”品牌日益打响,原本“沉睡”的古厝资源也焕发出新的活力。据了解,巨口乡已修缮古厝100多座,吸引社会投资1.1亿元,25户农户改古厝为民宿240多间,共有30多批次1800多名艺术院校师生前来写生、实践、教学,带动农户就业300人,新增一批农村创客27人。期间,还吸引了10多家国内文化旅游企业前去洽谈养生项目、民宿改造旅游项目、农业旅游项目等。
以古厝为媒,以大地为毯,以艺术为器,以振兴为题。三年来,延平乡村艺术季从“唤醒”到“激活”再到“赋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乡村发展新路径。
越后妻有:一个被艺术节复活的乡村
提起「越后妻有」四个字,大概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它是一个地名,是个离东京两小时车程的小山村。20年之前这里老龄化严重,衰退避无可避……
然而现在,就是在这样一个名字奇怪,地理偏僻的地方。诞生了世界最大的艺术节之一"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
这里是川端康成笔下的唯美雪国"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这里曾经农业繁盛,人口密集,"越光米"和"吟酿清酒"是日本名产。
但是社会发展,经济转型,过去引以为傲的农业再也撑不起年轻的梦想。十屋九空、学校废弃,这里变成很多人回不去的故乡。
尤其当漫长的冬季降临,只剩下偶尔隐绰的微光,衰退和黑暗变成它很长一段时间的主题,越后妻有这个奇怪却略带哀伤的名字仿佛被现代文明抛弃。
不过从2000年起,在策展人北川弗兰(Fram Kitagawa)的努力下,760平方公里的山村和森林变成艺术的舞台,重新探讨现代和传统、城市和乡村的关系。这里诞生了也称为"大地艺术祭"。
大地艺术祭的成功给越后妻有重新注入了活力,大量的年轻人前来参观,仅2015年三年展的观光人数就达到了49万人次。枯槁的村落又变得温润美丽起来。
"这是一个与金钱无关的世界,要是这个环境这么恶劣的地方也能成为一个乌托邦的话,哪怕只有一瞬间,我都想把它一直这样做下去。"
--北川弗兰
来源:中国美术报、华臻集团
地址: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 浙江桐庐汇丰大厦27楼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勤建大厦18楼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未来石3号楼13层
总机:86(0571)85069710 邮箱:checrc@163.com 邮编:310000 浙ICP备20017458号-1浙公网安备 33012202330928号